专业培训成就未来
班组专栏
///////////////////////////////////////////////////////////////////////////////////////////////////////////////

煤矿安全管理应做好五问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反映了煤矿综合素质的高低。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对人、物、工作环境、综合性管理。而人的行为与物、环境、管理密切相关,这也体现出和谐的关系。换句话说,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管理,最终达到安全和谐。对人的管理是核心,因为人的因素是主导;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管理因素是关键。 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即:一问“人”是否存在不安全行为;二问“物”是否存在不安全状态;三问“环境”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四问“管理”是否存在漏洞;五问“人、物、环境、管理”是否和谐相处,协调一致。通过安全管理“五问”,把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管理上存在漏洞、不和谐的因素找出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变事后追查转为事前预防,就能减少不安全因素,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一、“人”是否存在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88% 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生产现场一旦发生事故,事故的结果,使人受到伤害,财产受到损失。在分析事故的原因时,立即会质疑:是不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是非正常的心理造成。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造成伤害,但是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可能是永远存在的。 人的不安全行为有:不正确的态度、缺乏必要的知识、操作不熟练或失误、身体或精神状态不佳等等。一步之差、一言之差、一念之差,都可能造成事故。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以及专业技能、知识层次、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等与事故发生的机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工作中麻痹大意,心存侥幸;“忙”于干活,抢工图快;图省事,怕麻烦,有章不循,冒险蛮干,怎么可能不出事呢?因此,人的群体差异性很大,要问一问身边的人有没有不安全的行为,每个井下职工是否严格按章操作,是否时刻绷紧安全之弦,并随时提醒自己及他人按章作业。同时,每个职工还要做好“三查”,即:查一查身边是否存在伤害自己的因素,查一查身边是否存在伤害他人的因素,查一查自己身边是否存在被他人伤害的因素。 煤矿企业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防止事故发生,就必须抓住“人”,强化岗位练兵,运用“差异培训法”,提高人的素质,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让职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事故的危害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自觉做到按章作业。这样,就能防患于未然,确保矿区安全生产稳定。
 
  二、“物”是否存在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许多事故的发生与人的因素相关,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一件重大事故之所以能够发生,除了人为因素之外,继之,还存在机械设备、安全设施上的因素,而这些物的因素常常是事故的根源。 生产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有出现能量意外释放,引发事故的可能性。由于物的能量无控释放引起事故的状态,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是从能量与人的伤害间的联系所给的定义。如果从发生事故的角度,也可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看作为,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物的状态。 假如,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或者由于设计错误、计算错误、结构不合理或者由于制造过程中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以及加工方法所造成的缺陷,就是事故的隐患;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维修、保养不善,由于磨损、老化、锈蚀,以及超负荷运转等原因形成新的隐患。这些隐患只要存在,发生事故就是必然的,何时发生则是偶然的。
 
  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又常常是互为因果的,有时物的不安全状态诱发人的不安全行为;有时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新的隐患或促使已存在的隐患爆发。如:斜巷绞车钢丝绳有断丝,人的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断绳防大滑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质水平。
 
  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轨迹,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运动轨迹交叉,就有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所以,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正确判断物的具体不安全状态,控制其发展,对预防、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针对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及其形成与发展,在进行施工设计、工艺安排、施工组织与具体操作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或引发为事故之前,是当前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消除生产活动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活动所必须的,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落实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生产组织者的素质状况和工作才能。
 
  三、“环境”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环境是安全生产必要条件,环境因素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人们劳动始终离不开特定的环境。煤炭生产特殊的开采方式和恶劣的作业环境造就了煤矿工人这个特殊的群体。煤炭生产的第一现场是在井下,井下环境与一般劳动环境有很大区别。 煤矿井下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给作业人员带来的负担和危害,构成了煤矿矿工劳动的特殊性:劳动强度大、安全卫生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和环境艰苦。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基本条件,如照明、噪声、振动、通风、粉尘、操作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等,它是影响人操作状态和心理的因素。这些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对劳动者作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轻则降低工作效率,重则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和危害人体安全和健康。只有加大煤矿安全投入,不断更新装备和安全设施,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因素,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才能保证人的安全与健康,保证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 当然,有了好的工作环境,固然也要遵循它的特有法则。比如:在大巷行走要走行人道;在斜巷做到: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只有这样遵循规则,我们的井下作业人员,才能在美好的环境中工作,过着美好的生活。
 
  四、“管理”是否存在漏洞 无数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一条安全工作的经验:管理是关键。
 
  管理不到位就必然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工作环境的缺陷。管理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其他三个因素是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之外,通常发生安全事故后,追究其原因时,首先要把目光集中到现场有关人员和现场有关物体上,这是符合逻辑的。但是,这可能只是表面上的东西,还有与这些原因直接相关的更深层的原因,这就是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任何一件安全隐患的存在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可能存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这些原因如果是在事故发生前就已经存在,只是事故发生后才发现或认识到的话,那就毫无疑问还有管理的漏洞。管理的问题在于未能预见及时发现这些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或者虽然预见和发现了但未采取措施,或者虽然采取了措施但措施无效或未被认真执行,终于使可以避免的事故变成了不可避免的了。所以,最根本的原因是管理失误。生产过程中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各环节,靠管理者去实现。管理的手段——机构和章法,靠人去建立。
 
   总之,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就要提高各环节的执行力,管理重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百善矿安监处在安全管理上,狠抓管理人员的精准执行力,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安全信息闭合管理上,这个矿以“八步工作法”为切入点,即:管理人员现场查隐患—信息反馈—隐患整改—信息闭合;安监员带着问题下井—检查整改情况—信息反馈—安全评估考核(问题严重者矿领导处理)。“八步工作法”使安全隐患信息正逆双向得到及时闭合,形成覆盖全过程的信息闭合精准执行目的,确保安全信息始终处于受控、受制状态。 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细小环节、每一道常见工序、每一项基本操作都可能埋有隐患,甚至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就要求干部职工必须严格执行规程措施,方能保证安全工作的可控、可靠。
 
  五、“人、物、环境、管理”是否和谐 人、物、环境、管理是否和谐,是抓好安全管理的前提。
 
  作为安全管理者,要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思维去抓安全,把事后追查转变为事前预防。就必须问一问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的因素是否和谐相处,协调一致。只有四个方面的因素达到高度和谐,我们的安全管理才有效果、才有保障。 安全问题是个高度复杂和高度综合的问题,任何一项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有其特殊成因。无论是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是安全问题的解决,都和人、物、环境、管理的因素密切相关。我认为:无论安全管理工作有多么繁杂,任务多么艰巨。只要用心去做,真正把员工的安危放在心上、看在眼里,竭尽全力,去思考,去实践,把不安全的因素找出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一定能把安全工作做细、做好、做出成效。

回顶部